期刊简介

  本刊多为自由来稿,投稿多为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专家成果;编委会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委为主组成,并适收部分国家卫生部原部属院校图书馆专家,军民四所军医大学图书馆的专家组成。组订多由报刊发行部门征订。编辑部也印刷组订启示下发,以扩大发行范围。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398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74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解放军医学图书馆
  • 国际刊号:1671-3982
  • 国内刊号:11-4745/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年第3期文章
  • 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医学信息机构发展的思路

    从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特点,对医学信息机构产生的影响及医学信息机构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医学信息情报机构在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的发展思路.......

    作者:王玉华;吴锦屏;才华 刊期: 2004- 03

  • 图书馆高速局域网络建设方案探讨

    结合本馆的工作实例,探讨了建立高速图书馆局域网的设计原则、网络架设及子网划分.......

    作者:张嵬;王宏;廖毅峰;徐一新 刊期: 2004- 03

  • QQS因子在文献知识发现中的碰撞或核裂变作用

    从馆员或读者的研究性阅读角度,阐释了建构问题和问题解决(QQS)因子思想火花碰撞或核裂变的知识发现模式,描述了在实施脑内与文献内的互动碰撞和发现新知识以及增加知识总量的核裂变过程中,研究性阅读产生QQS因子思想火花碰撞或核裂变的有效运作要求.......

    作者:刘昆;杨菁 刊期: 2004- 03

  • 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与服务

    介绍和讨论了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的信息网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维护,以及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

    作者:徐一新;莫梅琦;应峻;廖毅锋;张嵬;马琳;王奇 刊期: 2004- 03

  • 广东省医学信息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简要分析了广东省医学信息机构的现状,提出了医学信息机构应该发展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药卫生科技信息服务、竞争情报、文献提供以及翻译服务等信息咨询工作和服务,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耀东;林万莲;唐丹 刊期: 2004- 03

  •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内涵所谓数字图书馆,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对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集、选择和规范化处理,使之以数字化的方式和多媒体的形式存储,建立分布式的馆藏信息资源库和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库,并通过各种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向世界各地所有连接因特网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搜集......

    作者:梁平 刊期: 2004- 03

  •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分析了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现状,探讨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模式.......

    作者:莫梅琦;应峻;徐一新 刊期: 2004- 03

  •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与信息化愈来愈成为国家经济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美国信息总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50%,日本占35.4%[1],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但是,信息的总量与效益并不一定都成正比.世界上每天约有40亿个单元的信息量向外发送,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2].......

    作者:祝业;杨艳荣;王颖 刊期: 2004- 03

  • 深圳地区医院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调查分析

    近年来,深圳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医疗卫生水平飞速发展,医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近经对深圳地区16家市、区级医院图书馆建设状况调查,并与1998年调查的情况对比,看到了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陈峰 刊期: 2004- 03

  •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与法制建设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6届第4次理事会通过了[1],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知识结晶,是图书馆法制建设的进步,也为今后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它通过人们内在良心与外在舆论力量来约束和促使图书馆员热爱自己的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所约束的范围广泛[2].......

    作者:武风 刊期: 2004- 03